40年前,好当家集团的前身邱家渔业大队就是依靠海洋捕捞赚到“第一桶金”。多年来,海洋捕捞产业一直都是好当家集团的主导产业之一。近年来,在近海渔业资源衰退、水产品销量下滑、捕捞成本增加的背景下,渔业捕捞产业积极寻求转型升级,“走出去”成为必然选择,特别是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提出,过洋性远洋渔业快速兴起,为好当家船队“走出去”创造了有力条件。
远洋捕捞属于国家鼓励项目,可以享受免税政策,但参与远洋鱿鱼钓作业需要经过国家审批。好当家远洋渔业公司成立于2005年,这次的8艘鱿鱼钓船属于更新改造项目,自2017年6月正式开工建造,渔船全长60.88米、宽10.5米,功率1500千瓦,载重量1000多吨,配备了最先进的鱿钓设备,每艘船造价2600万元。第一批出海的4艘鱿鱼钓船将在阿根廷海域、秘鲁海域和北太平洋海域作业,标志着好当家集团远洋渔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笔者看到,在远洋鱿钓船四周的桅杆上安装了100多个大大小小的灯泡。远洋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树政介绍说,深海钓鱿鱼采用的是灯光诱捕方式,主要利用鱿鱼的趋光性,而不使用鱼饵。鱿鱼属海洋中上层鱼类,在海平面下100米左右范围内游动,渔船作业时会把水下灯放入水下,吸引鱿鱼鱼群,而鱿鱼钓则是附有塑料发光体的鱼钩,将其放进海里,鱿鱼靠近发光的鱼钩,被鱼钩缠住后就无法脱身了。船员们一般在夜里作业,白天休息,晚餐后开始钓鱿鱼。
由于是远海作业,全年不间断,出海周期为两年,长时间不能返回陆地购物,为此,该公司为船队采购了大批的猪肉、蔬菜、鸡蛋、面粉、大米还有矿泉水等食品和各种日常需要的药品等,每条船上还配备了3台海水淡化设备。捕捞公司副经理陈洪强说:“这次为船上补充的物资足足有几十车,希望能尽量减少船员们的后顾之忧。”
上图为好当家集团第一批远洋鱿钓船扬帆出海。
相关链接:
据了解,鱿鱼属于海洋头足类动物。1977年,世界粮农组织评估大洋性头足类的年可捕量为1亿吨至3亿吨。近年来,世界头足类总产量约400万吨,其中70%以上为鱿鱼类。鱿鱼生命周期短,一般为1至2年,如果捕捞量过低,剩余的资源也会自然死亡,无疑是对优质动物蛋白来源的一种”浪费”,而捕捞量过大也可能导致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断裂。因此,对这种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适度、适量。从目前全球对海洋头足类生物资源捕捞量占总储量3%至5%比例看,还没有上升到一定利害关系,国际渔业组织也尚未对鱿鱼资源捕捞实行管理限制措施,鱿鱼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空间。